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編輯室報告(第4期)

春光之中,《台灣文學研究》第四期收到數量令人驚喜的四方來稿。盛夏未歇,我們交上成績單,向關心台灣文學發展的各位先進報告本期成果。
延續復刊號中以圓桌論壇探討台灣文學和文化重要議題的形式,本期有幸收錄2012年10月間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舉辦的「邊緣、少數作為意識形態」國際工作坊內容。工作坊由鍾秀梅教授主辦,邀請王甫昌教授、文明基教授、石計生教授及羅永生教授(依姓氏筆畫排序)各以工作坊論文形式,探索少數(minority)作為能動主體,如何在政治文化場域之中,創造有利意識形態作為爭霸資本。其中,王甫昌教授考察台灣弱勢族群意識被喚起的過程;文明基教授探討韓國種族民族主義在多元文化主義下所面臨的挑戰;石計生教授從少數和邊緣的概念重訪早期台灣歌謠;羅永生教授則回顧香港本土運動中的意識形態。除了發表人的論文,論壇亦收錄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賴俊雄教授、台灣文學系系主任廖淑芳教授、論文與談人吳玫瑛教授、李承機教授、鍾秀梅教授和簡義明教授(依姓氏筆畫排序)以及出席會眾的發言記錄,提供讀者工作坊內容的全貌。
論壇之外,本期收錄了四篇研究論文,各自指出不同時代和世代的台灣知識分子,如何在民族和土地的框架之下,尋找集體命運、個人原鄉、鄉土文化與生態人文的出路。
〈蔣渭水的左傾之道(1930-1931):論共產國際「資本主義第三期」理論對蔣渭水的啟發〉重新梳理歷史,探討左翼思維對於蔣渭水的影響,以及蔣氏走向以階級鬥爭解放台灣民族的轉變。〈吾鄉印象與鄉土文學:論七○年代吳晟詩歌的形成與發展〉從文本分析著手,爬梳吳晟鄉土詩風格的形成,描述詩人逐漸轉向貼近土地的歷程。〈陳銘磻的生命原鄉追尋〉跨越陳銘磻不同文類與風格的作品,探索作家經由書寫不同地方生活行旅的經驗、追逐心中桃源淨土的心靈旅程。〈全球生態意識的在地展現:吳明益《家離水邊那麼近》中的水域生態與族群文化景觀〉則論證吳明益如何在全球生態倫理的視野中,探討在地原住民文化、河流與海洋生態,以及現代科學知識三者之間的交互關係。
書評部分則收錄〈華語語系研究的種族化轉向:談史書美、蔡建鑫、貝納德合編的 Sinophone Studies: A Critical Reader 〉,評析該書在華語語系研究上的表現以及對於台灣文學研究的可能意義。
本期出刊,除感謝投稿人惠賜稿件及審查人的辛勞,同時也要感謝編輯委員會所有同仁施懿琳、游勝冠、廖淑芳、鍾秀梅和吳毓琪老師以及編輯助理許芳庭小姐在編輯工作上的辛勤付出,尤其鍾秀梅老師慷慨交付工作坊內容,使得本期有今日的呈現。(王右君)

1 則留言:

  1. Play Store Google’ın android ugulama ve oyun indirme merkezidir.
    play google indir
    Bazı android cihazlarda play store kurulu olmuyor, ya da eski sürümde kalabiliyor.

    回覆刪除